在平凡的生活中成長也是一種幸福
米雅
本書的日文版原書名是日本人出門時一段固定的對話,一方說:「路上小心!」另一方就會回應:「我走了!」這一應一答之間帶出了日本人的說話習慣和精神底層對說話對象的期待。日文裡有一個慣用句叫做:「打相鎚」,意為:「隨謦應和」,源於打鐵師傅每敲打一回手上的鎚子,學徒就要在師傅舉起鎚子的時候,立刻敲下手上的鎚子,這樣嚴謹的節奏才能敲出好鐵。所以和日本人說話,「打相鎚」算是最基本的禮貌了。日文版中神澤利子用這一段出門時的固定對話當書名,也許是在訴說主角娜娜的一天因這句溫暖的話揭開了序幕,而身為譯者和讀者,我嘗試著從這一段對話感受幼兒的展階段中,大人和幼兒之間「打相鎚」的重要性。
其實,這本書簡單說來單純在描述娜娜的一天·在文圖配合下,我們好像都跟著「變矮」了,變回幼兒時期的身量,贴近主角哪娜那一顆蹦跳著的小心臟,從她的視角重新去感覺世界,還有看著她如何在言語遊戲之間建構了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坐在腳踏車的前座,可以堂而皇之的接受風的問候;從走到哪裡都會碰到一堆屁股的高度望出去,這世界會是如何有趣的風景?沒有按到通行鈕時的不甘心,可以成為一天之中「難過」的路。小娜娜對人丶對風有感覺,對朋友相見、團體遊戲充滿期待,對一路上的景物總有許多話要訴說並等待回應。我跟著娜娜的小腳行走,一路上都聞到了一種既平常又清新的味道,那是世界溫馨的對我招手,等著我去感受它的溫暖味道。行筆至此,我驚覺,小娜娜用她的腳步謦扎扎實實的和這個世界精采的打了一天的「相鎚」呢!
神澤利子的文字讓我們見識到幼兒看似普通卻精采的一天,而林明子用圖說故事的能力更不在話下了。我相信讀過林明子的圖畫書的人都知道,林明子擅長透過街景、背景的佈置暗藏許多文字主軸之外的小故事,並且運用這些圖裡的小故事潛移默化的豐富了主角所處的世界。接下來我就舉幾個例來說吧。從第2頁巷子口的菸店到第8頁托兒所門口,林明子總共用了6頁的圖來交代娜娜的上學路徑,也就是說雖然在畫面上是分割成3個跨頁,但事實上林明子卻利用了路人、商店、圍牆等元素讓路徑連成一線。當我們看出林明子的用意時,就會明白娜娜的家其實離學校不遠,上學由爸爸這檬一路騎著車送她去,放學時由媽媽沿著同一條路带她走回家。
這6頁裡面暗藏了許多玄機,大家不妨在畫面裡找找看。比娜娜搶先一步按通行鈕的那位伯伯其實在這6頁之間就出現過了。另外麵包店前的一對姊弟不就是《快快樂樂做麵包》(林明子和神澤利子合作的另一部作品)一書的主角嗎?怎麼跑來這本書裡當路人甲、乙了?他們在娜娜回家的路上會再出現一次喔。第5頁販賣機前的這一家人,在放學時間再次出場,而且带出了非常溫馨的畫面呢。
最後,要談這本書的圖絕對不能漏掉貫穿了整本書的那隻「青鳥」。林明子從頭到尾讓青鳥、猫咪出現在無數個畫面中,甚至在最後一個跨頁讓青鳥美容院、猫咖啡館、香菸店的老婆婆、香菸店二樓和青鳥交談的女孩一起出現,我們是不是能從林明子苦心安排的的影像語法裡讀出背後的意義呢?林明子果真是一位有深度思考的畫家,竟然把一個幼兒普通的一天和《青鳥》的故事如此精采的重疊演奏著。
封面圖中媽媽出門上班時,青鳥停留在娜娜家屋頂上,封底結束忙碌的一天全家團員時青鳥飛走了,我在這兩個畫面之間讀到了梅特林克的眼神。幸福在哪裡?需要繞遠路去尋找嗎?幸福似乎就在看似再平常不過的人、事、物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