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互動,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米雅
第一次將高畠純的作品介紹給身邊的小朋友,是我翻譯《這是誰的腳踏車》(經典傳訊)的時候。一夥人邊看邊猜,絞盡腦汁想把每一輛造型突出的腳踏車的主人找出來。每次以為猜對了,卻又被高畠純的安排擺了一道。從那時候,大家就對高畠純的創意與無厘頭留下深刻的印象。
後來當我有機會介紹這本《爸爸的圖畫書》時,小朋友一知道這是高畠伯伯的作品,眼睛都亮了。一開始大力士猩猩爸爸出場,小朋友一臉羨慕,仿佛希望被高高舉起的是自己。而愛現卻又以失誤收場的企鵝爸爸,一下子就成功的打開了他們的話匣子。一路讀下來,小朋友七嘴八舌的一邊「嘲笑」書裡面的各家爸爸,一邊還會得意的說:「我爸爸也是這樣!」本來坐著聽故事的小朋友,到後來都輕鬆的趴到木地板上了。我仔細一聽,才發現他們竟然開始互相炫耀自己爸爸的「蠢事們」。
記得我小時候讀過國文課本裡說;「媽媽起床忙打掃,爸爸起床看書報。」先不談刻板的性別印象,光是那一句「爸爸起床看書報」,就把他和孩子的距離拉出一大截了。而反觀高畠純筆下的爸爸,不管是突然良心發現的白熊爸爸、拿孩子沒皮條的鱷魚爸爸、比孩子還懶的豬爸爸、自討沒趣的綿羊爸爸、幫倒忙的象爸爸,還是自我膨脹的獅子爸爸,每一種形象和行為都令人莞爾,並且讓人覺得熟悉。這就是高畠純厲害的地方,讓人愉快的享受了他所創造的世界,又主動回到自己的世界去有所思考、有所觀照。
高畠純在高中時代受圖畫書吸引,許下願望 :有朝一日要自己創作圖畫書。後來他在日本愛知教育大學攻讀美術,他的版畫在許多大獎中嶄露頭角。而如今他不但達成願望成為一位圖畫書創作者,還在任教的大學裡教導「繪本論」以及「兒童繪畫」等等。
高畠純把自己創作圖畫書的時間分成「睡眠期」和「活動期」,沒有靈感時他就抱頭大睡,睡到靈感又出現時才肯去握筆。他說自己很在意創作時是不是「心情愉快」,就是這樣的態度,無怪乎他的作品每次都能成為散播快樂的種子。
我跟小朋友說,在日本《爸爸的圖畫書》有續集,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續集裡高畠伯伯會把什麼動物和什麼樣的爸爸畫進去。說來說去,我看見他們的想象力精彩的彼此撞擊,也發現他們講的其實都是自己的爸爸。什麼愛放屁的爸爸、貪小便宜的爸爸,愛講冷笑話的爸爸,似乎每一個爸爸都有那麼一點軟弱的地方。表面上聽起來好像是爸爸們的「批鬥大會」,可是看著孩子們一邊敘述,臉上的笑容跟著一朶一朶綻放,我這個聽者深知他們不是在嘲笑爸爸,而是把和「蠢爸爸」愉快生活的每一頁拿出來認真又溫馨的溫習著。